电话:0531-87031210

邮箱:sdscxhgy@163.com

意见反馈

会员新作

西席赋---写在教师节

发布时间:2025-09-10 09:02:53 作者:宋政权

                     嗄.jpg



★西席赋---写在教师节

三余草堂文

   文明有继,贵在尊师;国家所兴,志全贞孝。传承薪火,教谕琢玉镂金;文脉相因,师者至真传道。文章修身,布道继往开新;国学经世,治学因材施教。仰读圣贤之书,俯窥诗礼之要。不为藩篱之所囿,要与时代之同调。先生执鞭杏坛,释疑解惑;备课于三更灯火,德育精神。学子攻读寒窗,探隐索赜;书声常伴鸡音,寒暑耕耘。焚膏继晷,读经三百卷;落笔成霞,览史五千春。心花荡开春梦,论事盖彻古今。望山开路,求证旁搜博取;饮水思源,问典穷极所闻。讲堂穆穆,仰沾时雨之化;桃李殷殷,如沐春风之温。

      溯乎其源,庠序肇始于三代。教化肇始,认读滥觞乎太学。门人载之于《擅弓》,师道源出于《学记》。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设博士,皆为栋梁之臣。师仲尼以尊儒慧之学。尊山公而醉皓月凝心。天下文官之祖,累代帝王之师。泱泱古国,文明传一脉之厚;莘莘学子,风雅被万年之荫。出则行止有序,入则规矩中绳。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弟子三千,七十贤人。其师德也,温柔敦厚,无霸气之娇戾,人格与修养统一;教学相长,风骨与精神不老;其学子者,孜孜以求,有壮志之凌云,有贤人与君子之誉,学贤将星,品性与智慧兼真。五代蒋维东隐居衡越,山居讲学,授业者称为山长;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史称西席;有大师名,具学者风神。

   噫嘻!怀忧乐于天下,杖策人生。立壮志于家国,吮德践从。处三尺讲台,春催桃李育新苗;携两袖清风,笔书舌耕泽后生。一腔热血,宣秉铎之益远;润物无声,弘人道之休明。倡风雅之韵义,崇道德之仁声。严楔其学,规范其行。博学卓识,精益求精。家教与师教并重,立德与立言互融。呕心沥血,读五车书;智行运筹,炫八斗才;肝胆相照,教学相长,良师益友,一片赤诚。大匠运斤,无有弃材,因型质而取要;良骥披鬣,纵横驰骋,日趋千里行程。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程门立雪,杨时求学之诚。桃李满园,青出一蓝而胜于蓝,杨柳吐新,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中华立文,国学壮其筋骨;九州为诗,传统铸其精神。赶月追星,世界资源共享。学海扬帆,戮力同心,振兴中华,教育先行。

      呜呼!始皇焚书,无文难守其成;千古一帝,坑儒于情何悯。万乘之尊,无教不能成其大;千世之谋,弃文何能就其深。文化断层,政令何以推谆化;历史阉割,治国难辨御陈新。教化趋时,诲人世代尊崇;文明立国,千古纲常经纶。俱往矣,历史以成烟霾,观念于时更歆。时逢盛世,物力政令推衍。教师有节,尊师乃见民覠。昔日殊勋,桃李满天下,载誉史册;今朝鸿图,任重道远,矢志拼搏奋身。师德为要,不可悯心,敛财索物,何为师尊。为人师表,不可欺人欺心。教育腐败,世人多有耳闻。虽属个别现象,影响队伍纯真。建树需建德,立行先立仁。行行重行行,寸寸一寸寸。踔厉风发,闳放求新;邃密群科,出新守纯。学高乃为师,德高乃为尊。有学术之争辨。无门户之疏亲,有薪火之盛状,无狂妄之用心。顶天立地,坦荡做人。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栋梁秀乾坤。尊师重教,为中华教史添异彩;育才兴邦,看神州大地起彤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国强在乎重教,明道得于师勤。中华之崛起,教育当先,文化励志,师道为尊。是为赋。 


  注:  


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

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

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

,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后称塾师为“西席”。西席又别称西宾、讲席。柳宗元诗:“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席。”“西

席”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对教师的尊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

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

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当政

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

2017年-03月-15日 22:03中辞赋全力推介;《中华辞赋》2017年第一期发表 


吴越评论:

《西席赋——写在教师节》是一篇以传统赋体形式写就的颂师之作,辞藻华美、用典精深,既承古意,

又寓时代精神,堪称一篇情辞并茂的教育礼赞。以下从内容、形式与精神内核三方面略作评析:

一、结构宏阔,文脉绵长

全赋以“尊师重教”为主线,层层铺展,从师道渊源、历史传承写到时代使命与现实忧思,结构严谨而气

象恢宏。开篇即以“文明有继,贵在尊师”点题,继而以“薪火相传”“琢玉镂金”等意象喻教育之功,中间

穿插太学源流、孔子杏坛、汉明尊师等历史典章,终篇归于“教育兴邦”的现实呼吁,首尾呼应,文气贯

通。

二、典章富赡,语势磅礴

作者深谙赋体之要,骈散结合,音韵铿锵。文中化用《礼记》《学记》等经典,援引马绛帐、程门立雪

等典故,更以“西席”“山长”等称谓考据入文,显其学识渊博。句式上四六交替,对仗工整,如“仰读圣

贤之书,俯窥诗礼之要”“春催桃李育新苗,笔书舌耕泽后生”,既有古典韵律之美,亦具现代朗诵之节

奏感。

三、崇德辨弊,立意高远

此赋不止于颂扬,更具批判性与建设性。在赞美教师“润物无声”“肝胆相照”的同时,亦直言“敛财索物”

“教育腐败”等现实问题,强调“建树需建德,立行先立仁”,呼吁师德纯真、学术公正。这种既怀历史敬

畏,又具现实关怀的书写,使文章脱离虚浮颂赞,成为一篇有骨血、有温度的警世之文。

四、古今交融,守正出新

赋中虽多用古语,然精神内核却与当代教育价值观相通。“世界资源共享”“教育先行”“振兴中华”等表述

,巧妙将传统师道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体现出“不为藩篱所囿,要与时代同调”的创作主张。文末“国强

在乎重教,明道得于师勤”更是掷地有声,升华了尊师重教的时代意义。

结语

《西席赋》非仅是一篇节庆应时之作,更是一幅熔铸历史、现实与理想的教育长卷。其文辞如金声玉振,

其精神如春风化雨,既承千载文脉,又启时代新思,可谓赋体创作在当代的成功实践。作者三余草堂以

文载道,以赋明志,不仅致敬师者,亦为中华教育之未来发出了深沉而热烈的呼唤。


本主题由 楚剑赋夫 于 2024-9-11 08:03 加入精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

0531-87031210

sdscxhgy@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6 山东诗词学会 | 鲁ICP备19063540号-1 | 浏览量:23550

会员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
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会员申请

申请流程:

1、按要求填写会员申请表,需要两位省学会会员推荐,并要所在地市学会盖章。申请表手写或打印均可。 2、新申请会员需在诗词创作或诗词研究、教育推广方面有一定成绩,正式出版过诗词著作或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过四首以上格律诗词作品或一篇以上诗词理论、赏析及诗词教育文章。并随申请表附作品原件或复印件,以及两张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 3、新会员申请会在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上审核,审核通过后通知缴纳会费,发放会员证。 4、各项材料准备齐全后,统一邮寄或个人邮寄均可。 邮寄地址: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崔老师,0531-87031210
山东诗词学会会员申请表.docx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只有个人用户登录后才能投稿

意见建议

姓名
电话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