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词韵漫郓州》序
郓城县地处鲁西南,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公元587年),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经典小说《水浒传》使郓城名扬四海,与《水浒传》有关的遗址古迹以及肖堌堆商代古文化遗址、古廪丘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星罗棋布,是闻名全国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古筝之乡、长寿之乡、曲艺之乡,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自古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的美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这片土地衍生出独具一格的诗词文化,凸显了郓城特色。一方面,历代诗人咏郓城的作品蔚为大观。据史书记载,唐朝的大诗人高适、宋朝的大词人苏轼、爱国诗人文天祥、元代的诗人范括、陆友仁、明代的刘基等历史名人都留下了吟诵郓城的诗词之作。另一方面,古今的郓城诗人亦不胜枚举。郓城籍的诗人出过不少诗集,他们或为科举巨子,或是朝廷官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比如,明代兵部尚书樊继祖,就著有《南园漫兴》诗集一部。明代监察御史、工部侍郎李尧民的《快独集》,就收入了他创作的大量诗作。至今,《快独集》的古本原件,还收藏在美国国会博物馆。到了近现代,郓城籍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教育家、曾任北京西城区政协副主席的夏莲居就写有大量诗词作品,分别收入《鲁东剩稿》《明湖片影》《海外吟》《倦游咏》《一呈草》《欣然录》《弘外音》《艺林漫兴》《中山引》《秀丽辞》等诗集中,并常与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巨擘诗词唱和。
当代郓城诗词创作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绩,成立了郓城作协代管、县文联下属的二级协会“郓城县诗词学会”,通过会议、研讨、采风、诗词比赛等形式,开展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一系列的诗词创作和培训活动。学会的成立及其活动,得到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诗词创作活动及诗人创作成果得到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这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学诗、写诗、用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时间,郓州大地,风雅复兴,弦歌四起,并逐渐形成了一支较有实力的诗词创作队伍,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仅正式出版或内部编印的《郓城诗词选编》等出版物就达十多部。这些作品形象地描绘了郓城的乡土风物,生动地反映了本县两个文明建设成就。诗词创作成为鼓舞人民斗志、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文明建设、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20年8月,中共郓城县委、郓城县人民政府与山东诗词学会联手,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诗词学会的诗词名家,共同举办了“山东诗词学会郓城研学班”和“诗香郓城”诗词创作比赛。这本《诗风词韵漫郓州》选取了名家来郓城的采风之作,荟萃了诗词创作比赛的获奖佳作及优秀的征稿作品,并选取了一部分吟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诗词作品。除此以外,该书还选取了一部分参加比赛的现代诗。虽然现代诗不在本次的征稿范围内,但作为郓城诗词文化的一部分,本书还是将这部分现代诗收录了进来,作为一个特辑推出。
我们相信,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有丰富的诗词文化养分,有各级领导的大力倡导,有众多文艺英才的勤奋努力,郓城诗友们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佳作精品。我们也相信,《诗风词韵漫郓州》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推动郓城的诗词创作、诗教工作起到巨大作用,对促进郓城文化事业、文明建设及社会和谐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擦亮郓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同时,我们也期待,以此书激励郓城这一片诗词文化的沃土上生发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词作品,促使郓城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郓城建设文化强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政协主席 王秀忠
二〇二一年八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
0531-87031210
sdscxhgy@163.com
申请流程:
山东诗词学会会员申请表.docx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