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由清朝康熙年间的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从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琛、俞梅10人奉敕编纂的古籍,最后由曹寅具体负责刊刻事宜。
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的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汇聚而成的诗歌总集。书中把帝王后妃作品罗列于前;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古谚、民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仅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包含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唐诗的繁荣景象。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
0531-87031210
sdscxhgy@163.com
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