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诗词精品集》
序言
赵润田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全省诗友关注与期待的《齐鲁诗词精品集》问世了。
推进精品诗词建设,是中华诗词学会的重要决策。周文彰会长在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会上对此作了全面部署,在全国诗词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山东诗词学会动作之一,便是开展了近十年来齐鲁诗词精品评选。
本集收录作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山东省优秀诗人的自选诗。从2019年开始,为突破齐鲁诗坛有“高山”无“高峰”之困,省学会先后两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优秀诗人评选工作。评选办法十分严苛:先经各市推荐出初步人选,由其个人自选100或50首诗作,省学会统一汇编后,隐去个人身份信息,委托国内多位著名诗词专家,依据作品逐人划等评分,最终以分数为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两次评选,共录取优胜者52名,均命名为“山东省优秀诗人”;其中两次入围者,授予“齐鲁诗词名家”称号。毫无疑问,这些人是山东诗词界的优秀代表,其作品在齐鲁诗坛当属出类拔萃之作。本诗集中,包括了其中50人的自选诗计249首,这是该诗集的基本支撑,也是我们心中比较踏实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全省推荐评出的精品之作。与评选山东省优秀诗人一样严格,省学会统一明确了评选标准和方法步骤,依据各市会员数量分配了推荐名额,由各市诗词学会筛选上报,加上省学会近年组织诗词竞赛所得获奖之作,共汇集起1215首(篇)作品,隐去个人信息,委托国内著名专家逐篇评定分数,以225分为录取线,取得335位诗人的429首(篇)作品。之所以于此划线,既考虑到展示十年成果,需要具有一定的数量,更注重其内在质量,确保入选作品能立得住,对得住“精品”二字。
另外,吸收会员建议,将4位省学会会员近年来在全国诗词大奖赛中获奖的5首诗作,直接纳入此集。
以上三部分,合计共收入389位诗人的683首(篇)优秀诗作。这些作品,是否称得上“精品”,见仁见智,由读者去评判,但至少评选态度是认真的,程序是严格的,全过程在阳光下操作,诗是干净的,这些话是敢说的。
在诗作评选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一些思考,在此愿与诗友们作些交流,也权作省学会对相关问题的说明。第一,什么是精品?精品者,指精良、优秀、上乘之作,大家对此未有异议,但是衡量“精”之为“精”的标准是什么,认识却未必一致。这次评选齐鲁诗词精品,提出的标准是“三性”。首先是人民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诗词存在的根本价值和生命活力所在。新时代的诗词创作,归根到底,要以人民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欣赏不欣赏,作为最终评价标准。舍此,当代诗词会迷失前进方向,丟弃根本价值,也难以实现真正、持久的繁荣。因而在评选中,我们强调以更多关注社会需要、反映人民心声、体现民族大义、富有家国情怀、呈现大众意趣者为“精”,期待以此引导诗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词作品。其次,是时代性。深刻而生动地反映时代,是历代优秀诗歌的光荣传统。诗词精品应贴近时代要求,注重时代特色,呈现时代风貌,记录近年来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反映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展示中华儿女爱党爱国、坚守正义、勤恳工作、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呈现崇尚知识、热爱生活、尊重自然、包容和谐的健康意旨与情趣。我们期待,以此引导更多诗人关注现实,投身高质量发展大潮,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尽绵薄之力。其三,是艺术性。既为精品,不仅应满足格律、音韵、章句等一些基本规范,更重要的,是表达上有所创新,内蕴深厚,构思巧妙,意象鲜明,韵味醇厚,较好地体现形式美和内容美相统一,具备诗词特有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尺度如上,我们奉为圭臬,但是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初始设计,读者自有良鉴。
第二,现在诗词创作有没有精品?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旧体诗从“复活”走向“复兴”,尤其近年来举国上下诗词热持续升温。现在全国一天创作的诗词就超过《全唐诗》的总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山东为例,现在仅中华、省、市三级学会员就多达12000多人,这些都是迈过格律门槛、拿得动笔、有作品的。如此众多会员,不乏才赡力伟者,其中几十年衷心喜好创作未辍者大有人在,岂可一笔抹煞,轻言“无精品”?非无诗也,君不知也。返观作此论者,大多没在诗上真正下过功夫,甚至就没看过多少当代诗作,信口之言而已。亦有为诗者持有此论,但往往沉缅于自身诗作多,欣赏他人诗作少,对诗坛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另外,中国诗坛历来有崇古非今的风气,宋代之后,此风屡次大盛,实为积代之陋习,不足为训。与此相反,只须摘去有色眼镜,踏进诗苑,就可见百花吐艳,姹紫嫣红,遍地芳草。有些小网站、朋友圈、县乡基层不起眼的小刊物上,都能读到令人震憾、难以忘怀的诗作,便是明证。
第三,有无必要筛选、推介诗词精品?答曰,不仅必要,而且十分急迫。当代诗坛每天都有新人入伍、新作问世,这种可喜的“繁荣”热闹背后,却藏有隐忧。纵观当代诗词作品,芜杂者众,精妙者少,粗制滥造者、淡而无味者、不堪入目者,可谓俯拾即是。如果初入门径,粗糙一点在所难免;自我欣赏,只要自己高兴便好,但触目皆为粗浅之作,上下左右皆以为当代诗词不过尔尔,创作者损坏了标准,欣赏者败坏了胃口,爱好者没有了钦佩,打油类看不到差距,那诗词还怎么发展?因此,读者期待高质量精品以满足赏美需要,诗人亟需高水平力作以学习借鉴,便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和时代呼喚,而筛选、推介精品力作,自然成为各级诗词组织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此,我们认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真做、快做、尽力做好。当然,这决不是说入选本书的作品都是精品了。精品是要经过岁月淘洗、由读者选择和决定的。如过若干年,此集中哪怕只有几首诗作,依然存活在诗坛上、书册中、公园里,能为人们所记忆、传诵、研究,就不负今日之努力。
第四,推介精品诗作还有无后续动作?对于这一点,与此次评选失之交臂的朋友可能更为关切。我们的回答是,不仅有后续,而且今后会做得更多更好。这次选诗,尽管相关人员全力以赴,但毕竟面广量大、时间紧张,又为数额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换言之,可能有不少优秀之作未能入选,而今后出神入化之作肯定更多。我们打算,从现在起,今后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让读者能及时看到当年的齐鲁诗坛精品之作。至于评选办法,会广泛听取意见,扬长补短,力争筛选更加全面、科学和精准,以更好地记录、反映齐鲁大地辉煌成就和诗词发展进程。
为了本书出版,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蒿峰、副会长阎兆万同志从筹划到组织实施,在各个环节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各市学会及省直分会相关同志积极配合,在诗作筛选、报送工作等方面做大量基础性工作,协助得力而高效;受委托的各位专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体现出学术专家的认真负责与严谨细致;省学会办公室孔琳琳承担了主要的编务工作,废寢忘食,十分辛苦。线装书局出版社责编李春艳同志鼎力相助,给予诸多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孔子在这方热土删编诗经,开启了群星璀璨的诗词长河。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坚持不懈地抓精品建设,必将推动山东大地涌现出更多诗词名家和精品佳作,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对此,我们充满信心、热切期待,并会作出不懈努力!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
0531-87031210
sdscxhgy@163.com
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