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奎文》序
奎文区位于潍坊市中部偏北,以白浪河为界,与潍城区隔河相望,总面积187.78平方千米。隋开皇十六年(596)设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改为潍县,白浪河以东为东关,即今奎文。奎文历史悠久,古代政治家晏婴、经学大师郑玄、农学家贾思勰、书画家张择端以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郑板桥等都曾在此出仕游历。明清两代以“二千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天下。奎文得潍坊市中心城区的便利,近年来于虞河两岸盛开了许多诗意的花朵,《印象奎文》就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枝。
诗是语言的最高形式,从造型艺术的建筑、雕塑、绘画到抽象艺术的音乐,诗更感性化,更能完整表现人类精神世界,更加自由地反映人的心灵。作为散文、小说、戏剧、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中枢艺术,诗词影响了整个艺术世界的发展。而且人类有一些比较幽微的情感,只适合用诗表现,其他文学题材却常有捉襟见肘的窘迫。这个特点,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尤其显著。《印象奎文》选入的诗文,反映了新时代奎文人的文化取向和诗意追求。也可以说,由于微信的风行,直接催生了国民的诗性。由于短小易写易于传播等,成为微信交往中的新宠,无论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都可以写上几句。
有了白话文之后,才有了现代诗,与之对应的就是古诗。古诗包括古风和律诗(即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格律诗)。后来为了表情达意,又有了词,称为诗余。词有固定的词牌,当时人们对着词就可以唱出来。由于受传播媒介所限,当时的“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传形式。遗憾的是,这个旋律没有流传下来。相比于律诗,古风的平仄和押韵要求相对宽泛。后来人们发现汉字本身就具有音律美,于是有了关于声调(平仄)的各种要求,到唐朝已经发展成为非常严格的诗律。律诗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读起来节奏鲜明,也符合记忆要求。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协调一致。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这种声调规律是汉语特有的,是汉字的语音特征,其他语系没有。
平仄是汉字内在规律的体现,凡是读起来很顺口的东西,你就会感到特别快乐,而且容易记住。如果很拗口,你对它的理解就打折扣。白居易把写好的诗读给老太太听,就是一种诗律自觉。说书唱戏,民谣民谚,都很自觉地遵循了这个规律。就是说,格律是由自然律过渡到规范律的,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印象奎文》一书付梓,于人们对诗词的认知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2019年1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华通韵》试行稿,是国家层面对通韵的肯定,让诗词跳出了平水韵的小圈子,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有一件值得特别指出的事,也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就是用典。受字数限制,诗词写作绕不开用典。用典可以增加诗词内涵,扩大容量,但一味典故堆砌就过犹不及了。用典的最高境界是无痕,即使看不出用典也能流畅地读下去。用典大家李商隐也有直白如话的大作,如《夜雨寄北》《乐游原》等,还有杜甫的《绝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作,都是明白晓畅的典范,也是它们流传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由。窃认为,以最白的文字写最雅的诗,才是王道,即使达不到寓意丰沛的境界(雅),但文字直白是可以做到的,万不可故意弄出一些古奥晦涩的词来考验读者的智商。
但不能因之否定诗的多维性。其他文学体裁,文字只作为载体存在,文字本身不参与内容,而诗不是这样,文字本身也是诗的一部分。它的音律美、对称美等,都参与了内容的表达。由于诗的特性,它的内容本身也是多维的,每个读者都会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其中,从而读出自己的味道。所以古诗写作要多注重意境的营造,感情表达要准确,事物描摹次之。有的读者可以深入你的内心,读懂你文字中的感情流布,这就是知音的境界。
《沧浪诗话》曰:“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有时一颦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不知丰富多少倍。点到即止,富于暗示,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无言的对视中,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人贵直,诗贵曲。不可像做人那样作诗,不可像作诗那样做人。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情感诉求的多样化表达,为了律诗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律诗写作者应该跳出象牙塔,多写身边人,多写身边事,但要忠于内心,不作呻吟语。近年来,奎文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生态的发展,为诗词写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空间,他们注真情于笔端,描写奎文,讴歌奎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真情实感又合于诗律规范的诗词力作。《印象奎文》结集付梓,于广大诗词爱好者和广大读者而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潍坊市奎文区作家协会主席 李万瑞
二〇二四年七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2-9号科技佳苑7号楼5楼
0531-87031210
sdscxhgy@163.com
申请流程: